4月25日,西安市第十七屆運動會在西安市體育訓練中心落幕。本屆西安市運會以“運動 讓西安更美好”為主題,設35個大項(26個青少組項目和9個群眾組項目),1.5萬名運動員報名參賽,打破60項西安市運會紀錄,109名運動員達到國家一級運動員水平,廣大群眾共享城市發展和體育惠民成果,西安體育交出了一份精彩圓滿的答卷。
體教融合走深走實
近年來,西安市體育與教育部門緊密協作,為青少年體育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條件。通過不懈努力,如今全市已有176所中學、156所小學成為市級體育傳統特色學校,97所中小學成為省級體育傳統特色學校,足球、籃球、排球、田徑、游泳、乒乓球等各個項目都走進校園。體教融合的深入發展,在本屆市運會上迎來了收獲季。
西安市未央區方新小學的張洛語獲得80米欄金牌,小姑娘二年級時在校運動會上被專業教練選中,從校園筑夢到市運圓夢,她的優異成績正是體教融合的寫照。西安市田徑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姚弘韜直言:“我們通過‘技能普及+專業訓練+個性培養’三位一體的模式,蹚出一條‘校園發現苗子、專業打磨技術’無縫對接的路子,形成體教融合發展的清晰路徑。”
西安市育才中學的王牌項目是田徑,學校競走隊在這次市運會上狂攬5金,3次改寫市運會紀錄。對于體教融合取得的成果,育才中學黨總支書記祿紅海深有感觸,“體教融合政策落地后,學校大課間活動越來越豐富,孩子們每天都能在校園里鍛煉。田管中心派來專業教練常駐學校,從基礎體能到技術細節,手把手指導孩子們,效果非常明顯。”
乒乓球是西安小學體育的金字招牌,學校早在1994年就組建了校隊,近年來借助體教融合的東風,乒乓球更是成為學生的“必修課”。如今學校的乒乓球館共設有19張球臺,專兼職乒乓球教練達到10人。學校體育教研組組長孫建國坦言:“作為陜西省體育特色傳統學校,學校在積極響應國家‘雙減’政策的同時,持續推進體育課程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各項目植根于學校獲得良好發展,射箭項目也是一個典型案例。目前西安市近40所中小學校開展射箭,其中6所為傳統項目學校。本屆市運會,獲得射箭項目團體總分第一的灞橋區代表隊,全部31名參賽選手中有24人來自射箭傳統項目學校市55中。西安市射擊射箭運動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心依托‘選苗計劃’,聯合各區縣、開發區教育、體育部門,深入中小學進行射箭項目普及與選拔,已經建立起覆蓋從小學到高中的梯隊培養體系。”
競技體育人才輩出
少年強則中國強。在西安市第十七屆運動會中,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尤其是田徑和游泳兩個基礎大項,參賽選手以驚艷的成績讓人看到了西安體育光輝的未來。
田徑120個競賽項目,25人(隊)打破市紀錄,3人達到國家一級運動員水平,111人達到國家二級運動員水平,成績創近年新高。而且破紀錄選手分布廣泛,希望之星來自西安市多個區縣,這意味著西安市田徑項目普及率高,發展也更加均衡。
西安曾經為陜西省隊、國家隊輸送了姜呈霖、劉姝含等優秀的游泳選手,兩人都是從市運會等賽事中一步步成長起來的。本屆市運會游泳比賽,44人次打破西安市運會紀錄,92人次達到國家一級運動員水平,如此出色的成績同樣超越歷屆市運會。
射擊是西安市競技體育的傳統優勢項目,曾經涌現出郭文珺、劉宇坤等奧運冠軍。榜樣的力量無窮大,本屆市運會,越來越多小將嶄露鋒芒,劉奕澤去年9月被選入高新一中陸港中學學校射擊隊,當時還不滿13歲,僅僅經過7個月時間,就拿到市運會男子丙組10米激光手槍項目冠軍,在射擊運動上顯示出極高天賦。
據了解,西安目前已經構建起以市級各訓練中心為龍頭,區縣級少兒體校為依托,國家、省市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體育傳統特色校為基礎,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和社會各類體育組織為補充的“四級”后備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夯實后備人才培養選拔渠道。
西安市體育局競技體育處處長石煒總結道:“從市運會來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基礎大項破紀錄和達級人數都超越以往,取得這么好的成績主要是我們堅持走體教融合道路,重視梯隊建設,聘請高水平教練,進行科學化訓練,而且這些年來我們的體育硬件設施越來越好,市體育訓練中心等一批場館投入使用,給廣大青少年訓練提供支撐,也為取得好成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足球重點城市厚植根基
2022年,西安市獲批成為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在足球,特別是青少年足球運動發展方面,西安市多措并舉,本屆市運會足球比賽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西安足球重點城市建設的階段性成果。
相對男足來說,西安的青少年女足基礎較為薄弱,往屆市運會,女足低年齡段設項經常要為湊不夠人數而頭疼,可本屆市運會低年齡段增加11人制比賽,西咸新區、未央區等派隊參加,反映出女足運動普及有了實質性進展。
在精英球員數量和專業教練培訓等方面,西安青少年足球同樣成績突出。僅2011-2015五個年齡段,西安市就有男子559人、女子196人入列市級精英球員;293所學校、96所幼兒園成為足球特色校(園),青少年球員涵蓋各個年齡段;西安市共注冊青訓教練員1031名,2024年累計舉辦教練員、裁判員等各類培訓班25期,培訓教練員489名,裁判員90名。
本屆市運會,西咸新區獲得女足丙組冠軍,這支隊伍由阿房路一校隊員組成,其中很多人還曾經代表西安參加全國足球重點城市比賽,并且取得了全國第六名的好成績。主教練秦新秦長期扎根基層,對西安市女足發展有著更深入的認識和更直觀的感受,她坦言:“自從足球重點城市申辦成功以后,西安市給了很大力度,市運會場地是頂級的場地,還是天然草。我們參加過很多比賽,橫向對比,西安市青少年女足在全國已經處于中上水平,相信在各方努力下會越來越好!”
西安市足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張巍總結道:“市運會賽場,各區縣代表隊展現出良好的競技體育精神,基層最好的青少年球員和足球競技水平也都通過市運會的舞臺展示出來。這次市運會比賽意義重大,一方面助力西安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建設,另一方面通過實戰還可以選拔各年齡段優秀后備人才,接下來我們將以市運會為契機,激勵更多區縣開展青少年足球。”
全民共享發展成果
市運會不僅是檢閱后備人才的練兵場,也是展示全民健身的大舞臺。西安市體育局群體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屆市運會群眾組共設置了9個項目,涵蓋多個年齡段,既有老年人喜歡的門球,青年人喜歡的羽毛球,還有國家體育總局主推的三大球。參賽隊伍涉及各個區縣、市級部門、中央省市屬企業以及社會體育俱樂部、協會和個人,總共有近5000人參加。”
西安市人民體育場承載著幾代人的青春時光和城市記憶,也見證了西安體育事業的發展和城市歷史的變遷,2024年改造提升后成為綠色開放、全民共享、多元復合的中心城區運動健身新地標,更是滿足市民多元化體育需求的市民休閑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為了方便廣大群眾參賽,讓選手們有更好的比賽體驗,群眾組的門球、羽毛球、圍棋、達標測試賽4個項目特意安排在煥然一新的市體育場舉行。此外,市體育場還承接了市運會開幕式、青少年組足球等諸多賽事活動,人民體育場真正做到以人民為中心,讓人民享受西安體育事業發展的紅利。
本屆市運會群眾組設置的《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測試賽也在西安市人民體育場舉行,比賽包含速度、爆發力、柔韌性、靈敏、耐力等五個項目。賽事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通過測試不僅提高市民的健康意識,幫助大家檢驗自己的身體素質,也進一步推動全民健身和健康城市建設,助力西安市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更上一層樓。”
近年來西安市群眾體育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通過抓重點任務補齊短板、抓品牌賽事引領活動開展、抓服務指導提升科學健身、抓規范管理確保行業安全。目前西安市已經有市級體育協會41個,累計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36866名,通過常態化開展國民體質監測,持續推動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等一系列措施助力全民健身。
從改造提升后的西安市人民體育場,到更多越來越優質的全民健身基礎設施和越來越豐富的全民健身活動,西安城市發展和體育事業發展的成果已經惠及了廣大群眾。(王 瑞)
審核:張素琦